登录
图像识别 视频合成

如何评价人工智能修复的 100 年前北京影像,有哪些意义和可以应用的方向?

006

更多
徐婷婷
49
0
2020-05-11
看这部100年前的影像,真是被震撼到。100年前的人,如今斗转星移,物似人非。不禁感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电。

近几年,AI在视频的数字化修复方面成果还是挺显著的。像《红楼梦》《三国演义》《开国大典》和《红岩》这些经典的老电影,因为年代久远,在今天的影视播放工具上放映时,清晰度太低,有时根本没法看。

怎么办呢?

过去,如果要复原经典的老电影,得要技师手工逐帧修复、合成,用非常传统方式来进行图像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时间,旧影片的修复工作也进展得很缓慢(一部时长2h的影片的修复,可能就要一个十几人的修复师团队连续工作20天左右)。

而利用AI对人像和场景进行修复,效率就完全不同了。AI技术可以先通过机器学习和模型训练来填充细节提高老电影的画质,再利用深层神经网络为老电影“上色”,最后进行转录和人脸识别,从而完成对整部影片的修复,这个过程大概只需要12个小时左右。

一、“超清”是如何产生的?

在100年前北京影像的介绍中,提到一个词:“帧数修复”。

那么,照片“高糊”和“超清”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现在在网上看到的照片,大多都是由相机、扫描仪等设备捕捉画面生成的数字图像。因为照片对色彩丰富程度的要求很高,所以通常会以位图的形式进行储存和传播。

这类图片显示的基本单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每个像素都有对应的颜色值。这种显示方式可以使图像看上去更加还原、逼真。

将原图放大后看到的一个个“马赛克”就是组成图像的像素。

因此,一张图像含有的像素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图像的精细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图像中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也更加清晰。

老的影像作品,受到当时冲印技术的限制,加之在保存过程中会有褪色、霉变和磨损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照片中的高光或暗部细节消失,扫描成数字图像时又会产生一部分的损失,多种原因造成了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老照片清晰度不够。

AI对图像的处理和修复,主要包括人像特征补全和黑白照片上色。

这项功能是如何得到实现的呢?传统图像修复的技术基础是扩散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构建缺失部位的像素时,会尽量保持重建部分和周围像素点的一致性,利用待修补区域的边缘信息对缺失的像素进行估测。

不过,如果遇到图像待补全的缺失部分很大的情况,传统的方法就会失效,此时就需要AI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力”来对照片进行补全了。比如,100年前北京影像补帧使用的是 DAIN,分辨率倍增部分使用了 ESRGAN,上色应用了 DeOldify,此外用 VirtualDub 做了一些老电影降噪处理。

二、AI是如何修复旧片的?

那么,AI又是如何获得这份“想象力”的呢?这还要归功于它强大的学习能力。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深度学习(DL)算法已经证明了计算机视觉任务在图像恢复方面的巨大潜力。GAN现在受到工业界广泛的关注。有许多做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正在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发展和推广GAN模型。

GAN算法原理[1]:
以生成图片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有两个网络,分别为G(Generator)和D(Discriminator),它们的功能分别是:
1)G是一个生成图片的网络,它接收一个随机的噪声z,通过这个噪声生成图片,记做G(z)。
2)D是一个判别网络,判别一张图片是不是“真实的”。它的输入参数是x,x代表一张图片,输出D(x)代表x为真实图片的概率,如果为1,就代表100%是真实的图片,而输出为0,就代表不可能是真实的图片。
3)在最理想的状态下,G可以生成足以“以假乱真”的图片G(z)。对于D来说,它难以判定G生成的图片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因此D(G(z)) = 0.5。
4)这样目的就达成了:得到了一个生成式的模型G,它可以用来生成图片。

在训练过程中,生成网络G的目标就是尽量生成真实的图片去欺骗判别网络D。而判别网络D的目标就是尽量把G生成的图片和真实的图片分别开来。这样,G和D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GAN的应用范围较广,扩展性也强,可应用于图像生成、数据增强和图像处理等领域。

国外网友Denis Shiryaev还曾利用一种增强程序(Gigapixel AI),将1896年的古董电影《火车进站》,转变成了4K 60fps高清“大电影”。[2]



什么?你说没太大感觉?

好吧,下面是原片:

原始《火车进站》的效果,低清、卡顿,还有大量的噪点。

这位网友采用的是一种叫做Gigapixel AI的商业图像编辑软件(付费)。这款软件由Topaz实验室创造,可以让图像的质量提升600%[2]。

如果用足球运动来进行比喻GAN的原理:在GAN框架中,将生成模型G比喻球员的“假摔”,他们的目标是使用各种手段迷惑裁判,使得自己进攻或者防守战术动作是合规的。
比如球门前的假摔看上去像真的对方犯规一样,判别模型则相当于裁判,他们目标是将球员各种混杂在合规战术里的违规动作找出来。
在球员和裁判的不断对抗中,球员的“假摔”水平越来越高,裁判识别“假摔”水平也越来越高。随着两方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谁都无法区分出哪个动作是真正的“假摔”,也就是AI的水平已经实现以假乱真[3]。

简单地说,首先,我们可以向程序中输入大量的低分辨率图像。

然后再输入这些图像的高分辨率原始照片,算法会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差异,并通过不断地对照、修复,来对图片进行纠错。

最终获得精确增加图像分辨率的技巧。

生成模型要将模糊的低分辨率图像作为输入,并输出一个高分辨率的清晰图像。而判别模型,就要判断所输入的图像究竟是“真实高分辨率图像”还是由低分辨率图像“转化来的高分辨率图像”。而这就大大简化了图像超分辨率模型的学习过程。因为传统上做一个图像超分辨率,都要去对一些高频细节进行建模,而这里生成模型训练目的就简化为迷惑判别模型。

像人类一样,AI在掌握了这门技巧之后,不需要原始照片对照也能准确地修复、重建低分辨率图像。

把黑白旧照片变成彩色照片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同样需要AI事先对大量含有常见场景和人物的图片进行学习和记忆。

在“上色”前,AI会首先对照片进行图像分割,区分出标志性物体,比如人脸、衣服、建筑物和天空等,再结合这些事物通常所对应的色彩信息,将黑白照片里的内容进行彩色化。

其实,AI修复照片的原理其实类似于训练一段程序,让它对质量很差的图像进行“脑补”,但并不是说完全能100%恢复图像原来的样子。如同GAN的缺点之一——它的可解释性非常差,因为我们最后所学到的一个数据分布Pg(G),没有显示的表达式。它只是一个黑盒子一样的映射函数:输入是一个随机变量,输出是我们想要的一个数据分布。

————————————————
版权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answer/1213937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