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能家居 智能安防

智能新安防,大安防

005

更多
红烧狮子座
46
0
2020-07-17

失去健康及健康保障,个人及家庭幸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秩序,都将无从谈起。传统安防系统对于这样的传染性流行疫病威胁,毫无防卫能力。

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安防行业的职责和使命,使我们对此分外敏感和焦灼。由于之前巨大的方向性防范疏漏,令全社会损失惨重。仅过去20年,就有多次重大传染性疫病的流行,2003年的非典,2014年至2019年间造成约15000人死亡的埃博拉病毒,2019年美国死亡数万人的大流感,以及最近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等,还有数不清的地区性流行疫情。这些疫病的杀伤力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直接间接社会经济损失,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安防行业防范对象和目标们造成的后果。

过去数十年,安防行业由于仍然局限在传统的行业定位之中,对方向性缺漏不能见机弥补,为社会构筑可靠的防范与保障,既是社会管制决策者们的疏漏,也体现了整个安防行业的短视和惰性。希望本轮新冠疫情,能够让整个安防行业警醒,让全社会达成共识,将新的安全概念和安防策略,进行全面修订与补充,为人类的未来,构建安全防范的坚固长城。

何谓安全?

从国家层面,有政权安全、领土安全、政治经济安全、灾害防御等,可以视为安全的考虑重点。从企业和机构层面,有财产安全、业务顺畅保障、核心技术与诀窍保密等安全考量。从家庭和个人层面,生命财产安全、家居防护、出行安全等都是重要的刚需保障。这些防范内容,在传统安防概念、产品和系统中大多已有体现,缺乏的只是不断的系统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改造提升而已。


我们认为,事关安全的新概念,除了上述这些关乎国家、社会、公众机构、家庭和个人的物理实体性安全之外,还应该包括个人及公众身体健康监测与保障,流行疫病的预判、监测及防护,有害气体、辐射等常见侵害的防范,周边环境中其他个体的身体状况监测等新型的安全威胁和相应的防范技术。

近年来流行病爆发频率不断增加,科学界对此普遍感到担忧。有研究表明,自1980年以来,每年爆发的新增疾病数量为过去的3倍。全球化世界的超连通性和流动性导致流行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传播开来。14世纪的瘟疫以大概每天5公里的速度,花了3年时间才传遍整个欧洲;而2003年SARS病毒从中国香港传入加拿大只用了24小时。

也许有人不赞同将健康监测和疫病防范列入安防内容,并与传统安防技术和系统等同对待。确实,笔者在与同行研讨时,不少人因为思维及业务惯性,一时难以接受将疫病当作安防的对象和目标,但是直观的现实,其实就在眼前。

比如此轮新冠疫情,如果说几艘国际邮轮上的爆发,还可以简单归集为健康事件,那么,在某国多艘军舰上发生的新冠疫情爆发对国家军事力量的重大影响:对其军事能力的阶段性削弱甚至瘫痪,即便是和平时期,这都是彻头彻尾的安全事故!该国国防部已经正式将此类疫情蔓延事件定性为重大“安全事故”。

其他类似的,发生在各国军方以及政府机构内部,甚至政府高官的新冠感染,对国家政治军事乃至经济的重大打击,都属于真正含义的安全问题。其后果之严重,较之传统的安全事故,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流行性疫情常发生在经济与文化均比较发达的人口稠密地区,虽然在一地发生,但影响均超出其行政区域,波及范围较大。社会公众对此广泛关注但常有较大盲目性、盲从性,社会上往往伴有谣言出现,疫情流行期间及流行后常伴随有一定程度的恐慌。这些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都属于典型的次生性社会安全事件。

所以,关于安全的概念和理念,对于安防行业乃至全社会而言,已经到了必须变革和更新的时候了。

论“新安防、大安防”

综上所述,“安全”的概念及定义,将从机构系统家居人身的物理安全及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延伸到对个人生理(乃至心理)健康和正常状态的监测和保护,以及对流行疫病的防御。

所谓新安防,说的是防范对象和目标的扩展,即“安防”观念和概念的扩展。

传统安防, 注重的是非法者恶意攻击、恶意侵入等行为及其施行者。它的防范对象是不完备的。我们认为必须新增安全防范内容,包括个人及公众的健康状况的监测监控及危险状况示警与防范。

所以,我们将新安防的概念定义为:传统安防系统防范内容 + 新增安全防范内容。

而所谓大安防,则是描述安防系统的功能增加、应用领域扩展,是指具体到产品和系统层面,在应用类别、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在产品类别上,基于个体健康安全防护的产品,尤其是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目前基本是空白,未来将得到飞速发展。

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安防系统中,除了前述之新安防强调的内容增加外,新兴的关于个人安全的产品和系统,也将与传统安防系统进行网络化智能通讯和协同处理,成为新型的个人及社会全面安防系统的重要部分,实现安防全覆盖。

这样的新组成,将在5G、IoT、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平台和基础架构与技术的支撑下,共同构成所谓的“大安防”系统。

新安防、大安防概念下的新趋势预测

如果新安防、大安防概念逐渐被行业所认可和接受,在市场需求和行业创新双重驱动下,安防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安防产品和应用系统,将会快速迭代、精彩纷呈。

接下来的两三年,我们也许可以目睹这些变化和创新的渐次呈现。

生物识别与强监控

在安全健康与个人隐私保护的权衡下,在严格管控和佛系放任的抉择中,不管愿不愿意,由生物识别加持后的全社会严密监测监控,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我们所有的行为监控,所有的健康体征探测,所有的出入记录、交易记录,甚至我们所有的物理行踪和心理偏好,在网络化智能化环境下,在大数据云计算强大威力和生物识别准确身份认定的加持下,将清晰无比展现无遗。从社会安全管控的角度,这绝对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出于隐私保护的考虑,每一个个体,是无条件或默认接受、有条件让渡,还是坚决抵制抵抗,将混合构成未来社会各种现象呈现,并成为诸多社会攻击行为和矛盾冲突的根源。

如何兼顾二者,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或许现在就应该未雨绸缪,在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权衡抉择间,在情理和法律的约束下,共同努力,尽可能达至比较理想的平衡与折衷。

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与CDC/卫健委系统信息整合

我们预计,大安防系统不仅仅是监测、管控和防护范围的扩展延伸,更是安防系统全面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一大趋势。在大安防系统中,除了传统安防内容及其产生数据外,还将包括公众健康数据监测,以及智能化个人防护和监测系统数据,这些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判断等综合处理,将产生惊人的各类有价值信息。在特殊时期,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判断信息,很自然地将融入和提升到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层面的决策系统中。所有这样的大安防系统,也将逐渐融入政府管控体系,这些数据和信息,也将整合进入国安公安及CDC卫健委等系统中。这是大安防的真实含义和巨大社会意义。至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顾虑,上节已有讨论。无论社会接受程度高低,这样的大系统是社会演化的必然结果。

监测及自动预警网络的不断下沉和延伸

与上述发展趋势相对应,大安防网络除了上接政府管控,还将全面下沉延伸,深入到每一个可能的基层节点。通过对安防产品和系统的不断提升改造、创新整合,大安防系统将逐渐纳入许多原来独立分散部署,或者数据和通讯协议不兼容的大大小小系统,将系统触角深入到每一个企业机构,每一个社区园区,每一个社会生活场景和场所。所有安防相关数据,由此源源不断流向大后台,在智能监测和自动预警系统的监控下,形成无所不包的“天网”。一旦异常及突发情况发生,要么自动预警,要么在管制人员干预下,专门分析和判断某些特殊行为及状况,并因应处理。

个人健康监测和防护产品盛行

在新安防大安防概念中,个人健康监测和防护产品,是整个安防系统构成中的重要一环。现有和即将大量创新出现的各种类个人防护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和联网功能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接触式感应和非接触式探测技术、可穿戴式智能、周边环境侦测功能、随时随地网络联结等等,是它们的主要产品特征。这些产品,既可独立工作完成所有监测及防护功能,又是大安防系统中重要的基层触角——终端设备。其数据采集和分析、识别及判读功能,有些在设备上完成,有些在网络服务器端完成。

目前的绝大多数此类产品主要是完成个人健康监测功能,其目标和方向是所谓的大健康领域,而非我们所预言的大安防。将此类产品,以及它们的功能扩展形态纳入大安防,是我们的创新思路。此类产品最大的功能扩展趋势,是周边环境探测,以及对个人的健康及身体提供保护等。比如探测周边人群的健康异常,周边环境的危险程度,以及个人安全的物理防护等等。

虽然上述描述是对新趋势和新技术的展望,但行业里看得远、行动力强的同行不少。笔者所知,很多研发和甚至产品化工作已经开始启动,比如,各种类非接触式、可穿戴式传感器,各种异常行为的智能分析识别及判读软件,以及智能化个人防护用品等等。

人类发展进程多因重大事件而变轨,有人因此搭上便车飞奔,有人却被甩站抛离。

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也。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版权声明: 
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aC7GePDHftiWKgM-BCjdRUQ0

相关推荐